新聞資訊
醫(yī)療器械行業(yè)首家市值過沖1000億的企業(yè)-華大基因
日期:2017-11-17 15:58:44 閱讀數(shù):923
11月14日,華大基因股票盤中*高時到了261.99元,市值突破1000億大關(收盤時為980.6億元)。
這是醫(yī)療器械行業(yè)*市值過沖1000億的企業(yè),在整個醫(yī)藥行業(yè)中,其市值排在恒瑞醫(yī)藥、康美藥業(yè)、云南白藥和上海萊士之后,在復星醫(yī)藥之前,其中恒瑞醫(yī)藥的市值在1800多億,比華大基因多800多億。
在科技股、內房股、周期股都漲了一輪后,在一輪輪改革文件的刺激下,醫(yī)藥股似乎也開始蠢蠢欲動?;蚋拍钭鳛楫斚箩t(yī)療行業(yè)*為炙熱的概念,華大基因作為龍頭當然一飛沖天,拔劍四顧心茫然,從7月14日上市,截止到今日(2017年11月14日)周二,華大基因上午盤中股價突破258元。短短4個月時間,華大基因較13.6元的發(fā)行價已經上漲18.9倍。在107塊開板后,一路向上,幾乎未做調整。
同時,以今日盤中價258元計算,華大基因的市值已經高達1034億元,成為中國*支也是目前*的一支公司市值超過1000億元的醫(yī)療器械企業(yè)。
華大基因上市后的走勢讓人大開眼界。在國際市場上,美國的基因檢測龍頭illumina2000年上市,股價在這17年間也僅僅漲了700%。
同創(chuàng)偉業(yè)董事總經理汪洋表示,因為二級市場資本市場它炒的是一個未來的預期,因為基因檢測這個市場可以說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,所應用的領域非常的廣闊,是一個大的趨勢和風口,所以人們既然預期這個市場非常大,華大又能夠成為這個市場里面*大的一塊服務的一個,占據(jù)這個領頭羊的位置的話,那大家給它一個相對高的估值和溢價,可能也是相對可以理解的,只不過它現(xiàn)在動態(tài)市盈率高達240多倍,華大可能面臨的壓力是要用它扎扎實實來做更多的業(yè)務,產生更多的利潤和業(yè)績來支撐它的高估值。
2017年10月27日,華大基因發(fā)布2017年三季報,報告期內,公司實現(xiàn)營業(yè)收入14.47億元,同比增長15.07%;凈利潤為3.12億元,同比增長21.523%;每股收益為0.85元。
一、時代性的故事
毫無疑問,基因測序是未來*醫(yī)學的方向。比如為腫瘤病人找到突變的基因,進行*的靶向治療;比如為病因特殊的罕見病找尋相對應的庫,進行快速的*治療。
從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來講,基因行業(yè)毫無疑問還是初級階段,華大基因只是當下這個風口下*胖的…
華大基因前身叫做華大醫(yī)學,2010年成立,由華大控股、華大三生園共同出資設立(華大控股占95%,華大三生園占5%)。2014年3月-5月,華大控股全盤控股后,又將32%的股權轉讓給華大投資,代價4480萬元,此時的估值在1.4億左右。
而當時的華大已經成為了PE和VC擠破門檻、爭先恐后的對象。整理完內部股權后,資本市場的show time也正式拉開。兩日后(5月14日),*批8家外部機構投資者入局,其中不乏深創(chuàng)投等知名私募公司。8家合計投了2.95億元,占增資后注冊資本的3.35%,此時估值已經迅速攀升到88億。
又過了兩日(5月16日),再納4位新東家入局,另外2位老股東(榮之聯(lián)、盛橋新領域)繼續(xù)加碼,合計投入3.05億元,約占增資后的注冊資本的2.88%,僅僅兩日,估值再一次推高至106億。
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?不,這只是一個開始。
一個月后(6月13日),大股東(華大控股)索性將其所持的13.21%華大醫(yī)學股權轉讓給原股東深創(chuàng)投、紅土生物、上海騰希、以及另外7家新股東,代價14億元,估值不變(106億)。
而后一直到2015年底,期間又進行了多輪股東增資,創(chuàng)始股東轉讓股權后,創(chuàng)始股東持股比例降至67%,期間套現(xiàn)35億元。
2015年華大醫(yī)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,更名為華大基因,IPO也正式推上進程。
一個劃時代的技術革命,怎么可以少了一個劃時代的偉大故事?怎么可以少了一大群躁動的資本?
二、華大基因的大在何處?
目前,不管基因測序這個概念如何先進,在業(yè)態(tài)上,還是歸屬于體外診斷行業(yè)(IVD,In Vitro Diagnostics)這個大口徑之下,體外診斷是醫(yī)學檢驗的強大工具,其提供的全方位(生化信息,免疫信息,基因信息)、多層次(定性,半定量,定量)的檢驗信息成為臨床診斷信息的重要來源。
目前,基因測序產業(yè)鏈主要分為上中下游:
上游:主要為測序儀器和試劑耗材的生產商;
中游:為測序服務企業(yè),提供測序代工服務;
下游:臨床端主要為醫(yī)院、實驗室等臨床機構科研端主要是科研單位,學校、制藥公司等基礎科研機構
華大的業(yè)務主要集中在中游,業(yè)務路徑很簡單:買個牛逼的測序儀(現(xiàn)在以二代測序儀為主),培訓一批測序操作人員,就可以做測序服務。2010年,華大基因拿著15億美元的貸款向美國基因巨頭illumina購買了128HiSeq2000測序儀,這才奠定了華大在行業(yè)內的先發(fā)優(yōu)勢。
目前華大主營的業(yè)務類型分為四大類:生育健康類服務、基礎科研類服務、復雜疾病類服務、藥物研發(fā)類服務。
1、生育健康類業(yè)務
主要新生兒的檢測,包括無創(chuàng)胎兒染色體異常檢測、新生兒耳聾基因檢測、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、和單基因病檢測等。是華大主營業(yè)務項,占比超過一半。而且這塊的毛利率也是*高的,短期內華大會將它作為公司的主營業(yè)務發(fā)展下去。
而這塊業(yè)務技術壁壘并不高,受眾群體較多,毛利率又高,這么好的一塊肥肉怎么會沒有人來搶?
對標國內,*大的競爭對手,A股的貝瑞基因(000710.SZ)也將無創(chuàng)產前基因檢測(NIPT)作為主攻領域。數(shù)據(jù)上來看逐年的差距在不斷縮小,加上貝瑞和康借殼上市,左手有業(yè)績補償條款(承諾2017、2018、2019年的凈利不低于2.28億元、3.09億元、4.05億元),右手有大佬Illumina的扶持,不就是集中樣本,統(tǒng)一跑數(shù)據(jù)嘛,價格戰(zhàn)是國內玩家的強項,可以預見,這個類目價格會持續(xù)的下行…
2、基礎科研類服務板塊
主要為科研提供基因組學服務。這一塊業(yè)務明顯是在逐年遞減的狀態(tài),因為測序儀這個東西更新?lián)Q代很快,所以價格也下降的快,這塊市場也逐步成熟起來,競爭不斷加劇,華大在這一塊的競爭對手只會越來越多;且下游科研機構逐漸有能力自己購買設備,需要代工的越來越少。
3、復雜疾病類服務板塊
分解開來主要分三塊細分業(yè)務:
1)對不同病種不同部位進行基因檢測,如宮頸癌等,占比是這塊業(yè)務*低的,是因為本質與胎兒檢測無疑,主要還是看測序儀的先進程度和團隊能力。
2)測序儀一般會*試劑盒,賣試劑盒就像賣墨盒一樣。
3)主要就是將測序結果傳給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,這塊業(yè)務的占比是*高的。
4、藥物研發(fā)類服務板塊
實際就是將測序結果傳遞給大中型藥企,輔助基因治療藥物的使用,包括默克、諾華、輝瑞等。這個領域需要的是與大藥企的高度配合,這里國內的艾德生物(300685.SZ)已經走在前面。
三、女媧補天計劃
偉大的愿景也要有不斷豐滿的故事來支撐,都是老江湖,當然知道偉大的故事需要補上什么劇情,毫無疑問,當然是行業(yè)技術含量*高,科技壁壘*大的基因測序儀了,但是女蝸補天的“五色石”真的怎么好煉么?
華大基因的COO張凌早期在回應高估值一事時,就有提及:“跟我們這個行業(yè)相可比的是illumina,它現(xiàn)在市值大概是300億美元,國內很多醫(yī)藥公司的市值也是在100億美元以上?!?illumina是可以稱之為是測序界的蘋果了,畢竟13年股價翻300倍的神話也沒幾家公司能做到。
2013年3月,華大收購了美國第三大的測序儀公司,Complete Genomics (CG)。當時,華大以每股3.15美元收購CG的所有股權,總代價1.176億美元。CG雖然作為前三的測序儀公司,可以視為是illumina的競爭對手,但是當時的CG是在虧損的狀態(tài),從技術上看,以美國阿拉巴馬州哈森阿爾法生物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韓健的來說,“CG不能替代illumina,至少沒有看到這樣的數(shù)據(jù)”。業(yè)內也流傳著“CG與illumina的差距類似于小靈通與iPhone”這樣的段子,在加上當時CG還有專利官司在身,CG也在一邊裁員一邊尋找著買家。華大這時依然義無反顧,沒有現(xiàn)錢的華大,在2012年12月,出讓了華大科技42%的股權,融到13.98億元。按當時的收購條約,華大需要在三個月內拿出10億元人民幣,以及每月600萬美元的過橋貸款來維持其運營。
CG就是華大的“五彩石”,有了它,才能在中游代工廠的基礎上講一個完美的全產業(yè)鏈的故事,理想總是豐滿的,但現(xiàn)實總是骨感的…
<